手把手教你用Python爬数据不封号
最近好些个做电商的朋友找我吐槽,说用Python抓竞品价格老被封IP,急得直跳脚。这事儿我熟啊,去年做舆情监控系统的时候,就因为没处理好代理IP,服务器直接被目标网站拉黑名单了。
咱今天就唠唠这个代理IP的门道。先说个反常识的:不是说随便找个免费代理就能解决问题。那些公开的免费IP,十个有九个都是别人用剩下的,速度慢不说,搞不好还带病毒呢。
import requests
from random import choice
这里用ipipgo的代理池示例
proxies_pool = [
{"http": "http://user:pass@123.45.67.89:30001"},
{"http": "http://user:pass@123.45.67.90:30001"},
...更多ipipgo提供的代理节点
]
def safe_request(url):
try:
proxy = choice(proxies_pool)
response = requests.get(url, proxies=proxy, timeout=5)
return response.text
except Exception as e:
print(f"抓取失败自动切换代理: {e}")
return safe_request(url) 递归重试
为什么你的爬虫活不过三集?
很多新手容易栽在这几个坑里:
找死行为 | 正确姿势 |
---|---|
单IP死磕 | 多IP轮换策略 |
不控制请求频率 | 随机延时+请求间隔 |
忽视User-Agent | 动态生成浏览器指纹 |
我之前用ipipgo的住宅代理做测试,同一个采集任务,用动态IP的存活率比数据中心IP高40%不止。特别是采集某些风控严的电商平台,住宅代理能模拟真实用户行为,不容易触发防护机制。
实战案例:抢茅台脚本改造记
去年帮朋友改过一个抢购脚本,原版直接用本地IP,刚跑起来就被封。后来用ipipgo的动态短效IP方案,把采集频率从每秒3次降到1.5次,配合这些改造:
伪装浏览器必备配置
headers = {
"User-Agent": "Mozilla/5.0 (Windows NT 10.0; Win64; x64) AppleWebKit/537.36",
"Accept-Language": "zh-CN,zh;q=0.9"
}
智能延时模块
import random, time
def smart_delay():
base = 1.2 基础间隔
jitter = random.uniform(-0.3, 0.8) 随机抖动
time.sleep(max(0.8, base + jitter)) 不低于0.8秒
改完后的版本稳定运行了三个月,直到活动结束都没翻车。这里有个小技巧:不要所有请求都用代理,混合使用本地IP和代理IP能有效降低成本。
QA环节:新手常踩的坑
Q:免费代理不能用吗?
A:不是说完全不能用,但就像用公共厕所的纸巾,临时救急可以,长期用还是自家买的放心。像ipipgo这种专业服务商,IP纯净度有保障,还带自动更换。
Q:该选住宅代理还是机房代理?
A:看使用场景。抢购秒杀用住宅代理,量大管饱的数据采集用机房代理。ipipgo这两类都提供,还能按分钟计费,适合咱们这种手头紧的开发者。
Q:怎么检测代理是否生效?
A:教你个土法子:写个脚本连续访问https://httpbin.org/ip,看返回的IP是不是在变。ipipgo后台也有实时用量监控,能看见IP更换情况。
说点掏心窝的话
代理IP这东西,用好了是神器,用不好就是烧钱机器。选服务商得看准三点:IP库存量够不够大、更换机制灵不灵活、技术支持及不及时。像ipipgo我用了小半年,最香的是他们的智能路由功能,能自动选择最快线路,比手动切换省事多了。
最后提醒各位:做数据采集要讲武德,别可着一个网站往死里薅。控制好请求频率,该加延时的地方别偷懒,毕竟咱们只是搞数据,不是搞DDoS攻击对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