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SON和CSV到底怎么选?搞爬虫的老司机这样说
搞数据采集的兄弟应该都遇到过这种纠结:爬下来的代理IP数据用JSON存还是CSV存?今天咱就拿ipipgo平台的数据管理经验唠唠这个事。
一、结构复杂程度定格式
要是你采的代理IP数据带多层嵌套信息,比如像这样:
{"ip":"1.1.1.1","location":{"country":"新加坡","ASN":"AS1234"},"response_time":[56,59,61]}
这时候必须用JSON,CSV那平铺直叙的表格格式根本装不下这种树状结构数据。ipipgo的API返回数据就专门用了JSON格式,毕竟要包含IP类型、可用状态、地理位置等十几种参数。
二、数据量级看体积
做过压力测试的都知道,当单日采集量突破百万级时,CSV的体积优势就显出来了。我们拿真实数据对比过:
格式 | 10万条数据 | 压缩率 |
---|---|---|
JSON | 87MB | 62% |
CSV | 23MB | 81% |
要是用ipipgo的动态代理服务,推荐用CSV存IP池列表,加载速度能快3倍不止。
三、数据处理灵活性
JSON在程序里解析确实方便,但改个字段名就得全量更新。上次我们调整ipipgo的节点状态标识,用CSV直接替换个表头就完事了,JSON得写正则批量替换,差点没把运维小哥整秃头。
四、人类可读性对比
给运营同事看数据时,CSV双击就能用Excel打开,JSON还得装解析工具。不过现在ipipgo的管理后台做了双格式支持,需要哪种格式随时切换下载,这个确实省心。
QA时间
Q:用代理IP采集时到底选哪种格式?
A:需要完整元数据用JSON,只要基础信息用CSV。像ipipgo的IP可用性监控数据,我们建议用CSV存时间戳+IP+响应时间三列就够了。
Q:两种格式转换会丢数据吗?
A:多层嵌套数据转CSV肯定会丢失结构,这时候建议用ipipgo提供的格式转换工具,能自动把JSON里的地理信息展开成多列CSV。
Q:每天要处理10G+的代理IP数据怎么办?
A:这时候别纠结格式了,直接上ipipgo的云端数据库同步服务,原始数据自动转存到指定格式,还能设置自动去重规则。
最后说句实在话,选格式这事就像穿鞋子,合不合脚得看业务场景。反正用ipipgo的代理服务,数据导出一键切格式,能省不少折腾功夫。特别是做分布式采集的时候,灵活切换数据格式真的能把效率拉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