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SON转CSV这事为啥要用代理IP?
搞数据处理的兄弟都碰到过这事儿——从网上扒拉下来的数据动不动就是JSON格式,想转成Excel能打开的CSV得折腾半天。这时候要是自己写个Python脚本,最头疼的就是被封IP。比方说你吭哧吭哧爬了半小时,突然发现requests库报错429,那感觉就像打游戏马上通关却突然断电。
这时候就得用代理IP来「换马甲」了。拿咱们ipipgo的服务来说,他家有5000多万个住宅IP,每次请求换个新IP,服务器压根认不出你是同个人。举个栗子,你要转1000个JSON文件,用普通方法可能转20个就被封,但用上ipipgo的动态IP池,就跟玩”变脸”似的,服务器还以为每天都有新用户来访问。
手把手教你写带代理的转换脚本
先整个最简单的转换代码,后面再往里塞代理功能:
import json import csv def json_to_csv(input_file, output_file): with open(input_file, 'r') as f: data = json.load(f) with open(output_file, 'w', newline='') as f: writer = csv.writer(f) writer.writerow(data[0].keys()) 写表头 for item in data: writer.writerow(item.values())
重点来了!加上ipipgo的代理功能,代码得改成这样:
import requests from itertools import cycle 从ipipgo后台拿的代理列表(记得换成你自己的) PROXIES = [ "http://用户名:密码@gateway.ipipgo.com:端口", "http://用户名:密码@gateway2.ipipgo.com:端口", ...更多代理节点 ] proxy_pool = cycle(PROXIES) def safe_request(url): for _ in range(3): 重试3次 current_proxy = next(proxy_pool) try: response = requests.get(url, proxies={"http": current_proxy}, timeout=10) return response.json() except Exception as e: print(f"用{current_proxy}出错啦:{str(e)}") return None
实战技巧:这样搭配效率翻倍
给兄弟们说几个血泪经验:
场景 | ipipgo配置方案 |
---|---|
小批量转换(<100次) | 用轮询模式,每小时换10个IP |
大批量处理(>1万次) | 开并发+动态隧道代理,每秒切5个IP |
需要特定地区数据 | 在后台选对应城市的机房IP |
记得在脚本里加个随机等待时间,别跟个机器人似的狂发请求:
import random import time 在每次请求前加这个 sleep_time = random.uniform(0.5, 2.5) time.sleep(sleep_time)
常见问题QA
Q:代理IP老是连不上咋整?
A:先检查ipipgo后台的「连接密钥」有没有填错,再试试不同地区的节点。要是还不行,找他家客服要个新的接入地址。
Q:转出来的CSV乱码怎么办?
A:在open函数里加个encoding参数,比如encoding='utf-8-sig'
,亲测有效。
Q:用免费代理行不行?
A:千万别!上次我用免费IP搞数据,结果CSV里混进去一堆赌博广告。ipipgo的收费代理有HTTPS加密,数据安全多了。
为啥推荐ipipgo?
自家用的东西得靠谱不是?这半年用下来,ipipgo有仨优势特别明显:
- 响应速度比同行快30%,基本在200ms内
- 有专门的「数据爬取」套餐,不限制请求类型
- 客服是真的7×24小时在线,上次半夜三点问问题居然秒回
最后给个忠告:JSON转CSV虽然简单,但要是没处理好IP防护,轻则数据丢失,重则吃官司。用ipipgo这类正规服务商,至少能保证咱在法律框架内安心干活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