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ython爬虫搞数据,这些坑千万别踩!
最近好多做数据抓取的朋友栽了跟头,不是被网站封IP就是收律师函。有个做电商比价的小哥,用自己家宽带连着爬了三天,结果整个小区网络被拉黑,邻居都来找他算账。这事儿告诉我们,搞爬虫光会写代码可不行,得懂点”江湖规矩”。
你的爬虫为什么总被逮?
很多新手以为用个随机UA(用户代理)就能蒙混过关,其实网站风控现在精得很。就像超市防盗门,你换个马甲人家照样能认出你。这里有个死亡三件套:固定IP、高频访问、规律请求,三个全占的话,封号就是分分钟的事。
作死行为 | 封禁概率 |
---|---|
单IP硬刚 | 99% |
不设访问间隔 | 80% |
爬取敏感数据 | 直接律师函 |
代理IP的正确打开方式
这里推荐用ipipgo家的动态住宅代理,他们家的IP池子特别大,每次请求自动换IP,就像玩吃鸡游戏的空投补给,每次落地都是新身份。具体配置代码长这样(记得把API_KEY换成自己的):
import requests from itertools import cycle proxy_pool = ipipgo.get_proxy_pool() 自动获取最新IP池 proxy_cycler = cycle(proxy_pool) for page in range(1, 100): proxy = next(proxy_cycler) try: resp = requests.get(url, proxies={"http": proxy, "https": proxy}) 处理数据... except: ipipgo.report_bad_ip(proxy) 上报失效IP
这些细节不注意,代理也白搭
1. 别当铁公鸡:有些朋友为了省钱,一个IP反复用。建议每5-10个请求就换IP,ipipgo的流量计费模式特别适合这种场景
2. 请求头要逼真:别用requests库的默认头,可以从真实浏览器复制整套headers,带cookie和referer那种
3. 做人留一线:在robots.txt里明确禁止的目录千万别碰,抓取间隔建议设3秒以上
QA时间:你可能想问的
Q:用代理IP就绝对安全吗?
A:就像戴手套作案,能降低风险但不是免死金牌。关键要看数据用途,如果涉及用户隐私或商业机密,神仙也救不了
Q:ipipgo的IP被封了怎么办?
A:他们家有个智能熔断机制,自动屏蔽失效节点。如果是高并发需求,建议开通独享IP套餐,稳定性提升70%不止
Q:怎么判断网站是否封了我的爬虫?
A:出现403错误码、要求验证码、返回假数据,都是危险信号。这时候应该立即暂停,检查请求头设置,或者联系ipipgo客服换IP段
说点掏心窝的话
见过太多程序员因为爬虫惹上官司,其实大多数网站不反对合理的数据采集,关键是要遵守游戏规则。就像钓鱼,用合适的鱼竿(代理IP)、在允许的水域(公开数据)、钓合规的鱼种(非敏感信息),这样才能细水长流。ipipgo最近出了个新手防护套餐,带自动合规检测功能,建议刚开始玩的朋友试试,至少能少踩80%的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