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手把手教你配个基础爬虫
搞网页抓取的新手最常问:为啥要用代理IP?举个栗子,你连续用自家IP访问某网站30次,轻则被限速,重则直接封号。这时候就需要像ipipgo这样的代理服务,每次请求换个”马甲”,让网站以为是不同用户在访问。
import requests
from itertools import cycle
ip池 = ['114.114.114.1:8080','121.121.121.2:8888'] 这里换成ipipgo提供的真实IP
代理循环器 = cycle(ip池)
for _ in range(5):
当前代理 = next(代理循环器)
try:
resp = requests.get('https://目标网站.com',
proxies={'http':当前代理},
timeout=5)
print(resp.text[:100])
except Exception as e:
print(f"用{当前代理}翻车了:",e)
二、八种抓取方式实战对比
这有个实战对比表格,直接上干货:
技术方案 | 代理支持度 | 适合场景 | ipipgo适配难度 |
---|---|---|---|
requests单线程 | ⭐⭐⭐ | 简单页面 | 配个参数就能用 |
aiohttp异步 | ⭐⭐⭐⭐ | 高并发需求 | 需要异步池管理 |
Scrapy框架 | ⭐⭐⭐⭐⭐ | 大型项目 | 中间件完美适配 |
Selenium | ⭐⭐ | 动态渲染页 | 浏览器代理设置稍麻烦 |
三、Scrapy框架深度调教
用Scrapy配ipipgo的代理简直天作之合!在middlewares.py里加个中间件:
class IpipgoProxyMiddleware:
def process_request(self, request, spider):
request.meta['proxy'] = 'http://用户名:密码@gateway.ipipgo.com:端口'
具体参数去ipipgo后台查
记得在settings里开启这个中间件,建议把重试机制和代理轮换结合起来用,成功率能到98%以上。
四、躲开反爬的骚操作
有些网站会检测请求头里的User-Agent,这时候不仅要换IP,还要配合ipipgo的终端指纹模拟功能。把请求头伪装成这样:
headers = {
'User-Agent': 'Mozilla/5.0 (Windows NT 10.0; Win64; x64) AppleWebKit/537.36',
'Accept-Language': 'en-US,en;q=0.9',
'Referer': 'https://www.google.com/'
}
五、实战QA急救包
Q:代理IP用着用着失效咋整?
A:选ipipgo的动态池服务,他们家IP存活时间控制在5-15分钟自动更换,后台还能设置自动剔除失效节点
Q:遇到Cloudflare防护怎么办?
A:上ipipgo的住宅代理套餐,配合请求速率控制在2秒/次,亲测有效
Q:数据量很大该选什么套餐?
A:爬虫老鸟都用ipipgo的企业级动态隧道,支持每秒自动切换IP,根本不用自己管理IP池
六、升级版技巧放送
遇到特别难搞的网站,试试这招:把ipipgo的静态住宅IP和常规数据中心IP混着用。重要数据用住宅IP慢慢采,常规内容用数据中心IP狂飙,这样既省成本又保险。
混合代理策略示例
高级IP池 = [
'residential.ipipgo.com:30001', 住宅IP
'dc01.ipipgo.com:30002', 数据中心IP
'dc02.ipipgo.com:30002'
]
最后提醒新手:别贪快!控制好请求频率,用好ipipgo提供的QPS监控仪表盘,才能细水长流搞数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