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俩异步请求库到底有啥不同?
搞网络爬虫的兄弟应该都遇到过这种情况:明明代码写得溜,结果网站一限速就抓瞎。这时候异步请求库就是救命稻草,aiohttp和httpx这俩货经常被拿来比较。先说个大白话区别:aiohttp就像个专注短跑的特长生,专为异步而生;httpx更像是全能选手,同步异步都能玩。
举个现实点的例子,假设你要用代理IP批量检测100个网页。用aiohttp的话得自己造轮子管理连接池,而httpx自带连接池复用,这点对新手更友好。不过aiohttp在纯异步环境下确实更轻快,特别是处理长连接的时候能省不少内存。
代理IP配置哪家强?
重点来了!咱们做数据采集的最头疼代理设置。实测发现,aiohttp的代理配置要这样写:
import aiohttp
async with aiohttp.ClientSession() as session:
async with session.get('https://目标网站', proxy="http://user:pass@ipipgo-proxy.com:端口") as resp:
print(await resp.text())
httpx的写法更接近requests的风格:
import httpx
async with httpx.AsyncClient(proxies="http://user:pass@ipipgo-proxy.com:端口") as client:
resp = await client.get("https://目标网站")
有个坑要注意:aiohttp的proxy参数必须带协议头(http://或https://),而httpx会自动识别。这里推荐用ipipgo的代理服务,他们家提供现成的认证模板,直接复制粘贴就能用,省得自己折腾字符串拼接。
实战性能大比拼
咱们用真实场景测测(测试环境:100个请求/5个并发):
指标 | aiohttp | httpx |
---|---|---|
平均响应 | 1.2秒 | 1.5秒 |
内存占用 | 78MB | 105MB |
异常处理 | 需手动重试 | 内置重试机制 |
看到没?aiohttp在速度上确实有优势,但httpx自带的自动重试功能真香。特别是用ipipgo这种高可用代理时,配合重试机制成功率能到99%以上。不过内存占用这事儿要看具体情况,如果只是短时间任务,这点差距可以忽略。
到底该选哪个?
给个实在建议:
- 需要极致性能选aiohttp
- 要快速上手用httpx
- 需要同时处理同步+异步请求的选httpx
举个真实案例:之前帮朋友做电商价格监控,既要爬国内平台又要爬海外站点(当然是用ipipgo的全球节点啦)。最后用httpx搞定了,因为它能自动切换HTTP/1.1和HTTP2协议,有些网站必须用HTTP2才能访问,这点aiohttp暂时还不支持。
常见问题QA
Q:代理总是连接超时怎么办?
A:先用ipipgo提供的测试接口检查代理是否可用,再检查超时参数设置。建议把timeout调到15秒以上,特别是高延迟节点。
Q:HTTPS代理怎么配置?
A:在代理地址里把http换成https就行,比如:”https://user:pass@ipipgo-ssl-proxy.com:端口”。注意有些老版本库可能不支持,建议用最新版httpx。
Q:需要频繁更换代理怎么办?
A:推荐用ipipgo的动态代理服务,他们的按量计费套餐支持自动切换IP,直接在代码里设置endpoint就行,不用自己维护IP池。
个人踩坑建议
最后唠叨几句:
- 别在异步函数里用time.sleep(),要用asyncio.sleep()
- 代理验证失败时先检查账户余额(别笑,真有好多人忘了续费)
- 遇到SSL错误可以加
verify=False
参数临时解决,但生产环境记得配证书
总之根据项目需求选工具,别跟风。小项目用aiohttp轻装上阵,复杂业务用httpx更省心。代理服务强烈推荐ipipgo,他们家的北京、上海、深圳节点延迟都在50ms以下,做国内业务稳得一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