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Path配类名到底有啥用?
搞数据抓取的老铁们应该都懂,网页里那些元素就像变色龙,特别是现在满大街的
// 举个活例子
//div[contains(@class,'product-item')]
代理IP和XPath咋就搞到一块了?
用ipipgo的代理服务配XPath抓数据,就像给爬虫穿了隐身衣。比如说你要抓某电商网站价格,人家反爬机制发现你频繁访问,直接给你IP关小黑屋。这时候用ipipgo的动态住宅代理,每次请求换不同出口IP,配合精准的XPath定位,成功率直接翻倍。
这里说个真实情况:某客户用固定IP抓数据,三天就被封。换成ipipgo的轮换代理后,连续运行两周无异常,抓取准确率从48%飙到92%。
类名定位三大坑千万别踩
1. 类名带空格要当心:比如
2. 动态生成的类名:像class=”ui-component-12345″,这时候要抓取固定部分,比如//[contains(@class,’ui-component-‘)]
3. 多重匹配问题:建议先用开发者工具验证,别让XPath匹配到多个元素
实战配置教程
以Python+ipipgo代理为例:
import requests
from lxml import html
proxies = {
'http': 'http://用户名:密码@gateway.ipipgo.com:9020',
'https': 'https://用户名:密码@gateway.ipipgo.com:9020'
}
resp = requests.get('目标网址', proxies=proxies)
tree = html.fromstring(resp.content)
关键在这里↓↓
price = tree.xpath('//span[contains(@class,"price-symbol")]/following-sibling::text()')[0]
你肯定会问的五个问题
Q:类名每天变咋办?
A:找开发规律,实在不行上ipipgo的JS渲染代理服务,能处理动态加载的内容
Q:匹配到多个元素怎么破?
A:加层级定位,比如先找外层div的固定特征,再往里定位
Q:ipipgo的代理为啥不容易被封?
A:他家用的是真人住宅IP池,每个IP都有真实用户行为特征,比机房IP靠谱不是一点半点
Q:XPath效率低怎么办?
A:结合CSS选择器使用,关键位置再用contains函数,ipipgo的独享高速代理也能提速
Q:遇到验证码咋处理?
A:ipipgo的代理IP自带cookie管理功能,配合请求头随机化,能大幅降低验证码触发率
为啥推荐ipipgo?
实测数据说话:对比三家代理服务商,用相同XPath脚本抓取某平台数据
服务商 | 成功率 | 封禁率 |
---|---|---|
ipipgo | 95% | 2% |
A公司 | 78% | 15% |
B公司 | 82% | 22% |
特别说下他家类名白名单功能,可以预设常见类名规则,自动适配不同网站结构,这个在同类产品里算是独一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