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招聘数据抓取到底卡在哪了?
最近好多做HR系统的朋友跟我吐槽,说用爬虫抓Indeed职位信息总被ban。有个哥们更惨,连着三天公司IP段都被拉黑了,现在全办公室上Indeed都得用手机流量。其实这事儿说白了就是网站反爬机制在作怪,特别是像Indeed这种大平台,对访问频率和IP特征敏感得很。
普通开发者容易踩的坑就三个:
1. 单IP高频访问(10秒抓20次)
2. 请求头特征太明显
3. 登录态保持太久不更新
典型作死代码示例
import requests
for page in range(1,100):
response = requests.get(f"https://indeed.com/jobs?q=developer&start={page10}")
不加延迟不换IP,等着被封吧...
二、代理IP怎么就成了救命稻草?
说白了就是找”替身”帮你发请求。好比你去排队买奶茶,每次排到窗口就换个人,店员根本认不出你。但这里有个门道——市面上的代理IP质量参差不齐,用错了反而死更快。
普通代理 | 高匿代理 |
---|---|
会暴露真实IP | 完全隐藏用户特征 |
响应速度慢 | 平均延迟<200ms |
存活时间短 | 动态自动更换 |
这里必须吹爆ipipgo的动态住宅代理,他们家IP池里备了上千万个真实家庭网络IP。上次测试用他们服务连续抓了8小时Indeed,愣是没触发封禁。秘诀在于每次请求自动切换ASN号码,让网站以为是不同地区的真实用户在浏览。
三、手把手教你配代理采集方案
以Python为例,关键不是代码多复杂,而是代理配置要到位。记住三个要点:
1. 每次请求必换IP
2. 随机化User-Agent
3. 设置合理请求间隔
import random
import time
from itertools import cycle
ipipgo提供的代理格式
proxies_pool = [
'http://用户:密码@gateway.ipipgo.com:8001',
'http://用户:密码@gateway.ipipgo.com:8002',
...至少准备20个入口
]
proxy_cycle = cycle(proxies_pool)
headers_list = [
{'User-Agent': 'Mozilla/5.0 (Windows NT 10.0) AppleWebKit/537.36'},
{'User-Agent': 'Mozilla/5.0 (Macintosh; Intel Mac OS X 12_4)'},
...准备10组不同浏览器头
]
for page in range(1, 51):
proxy = next(proxy_cycle)
headers = random.choice(headers_list)
try:
response = requests.get(
url=f"https://indeed.com/jobs?q=developer&start={page10}",
proxies={"http": proxy, "https": proxy},
headers=headers,
timeout=10
)
time.sleep(random.uniform(1.5, 3.5)) 随机延迟很重要
except Exception as e:
print(f"第{page}页抓取出错: {str(e)}")
四、常见坑点QA
Q:代理IP用着用着就超时?
A:八成是用了数据中心代理,得换成住宅IP。推荐用ipipgo的动态住宅代理套餐,他们家有自动IP更换机制,根本不用手动维护IP池。
Q:代码明明换了IP为啥还被封?
A:检查三个地方:
1. 请求头里的Accept-Language有没有随机切换
2. Cookie是不是没清理干净
3. TLS指纹有没有做随机化处理
Q:一天需要多少IP量才够用?
A:按我们的实测数据,抓Indeed的话:
– 每小时请求≤120次 → 需要50个IP轮换
– 每天持续8小时 → 建议买ipipgo的500IP套餐
五、说点大实话
代理IP这玩意儿,便宜的真用不得。之前图便宜买过9.9包月的,结果IP重复率高达80%,还不如不用。后来换到ipipgo的独享代理池,虽然价格贵点,但胜在稳定。特别是他们那个IP存活监控系统,自动踢掉失效节点,这点确实省心。
最后提醒新手:千万别在代码里写死代理IP!好的服务商都应该提供API动态获取最新代理地址,像ipipgo的客户端SDK直接集成好了自动更换逻辑,比自己瞎折腾强多了。